尋味梅縣,開啟客傢美食文化地圖

山西旅遊

近日,梅州市梅縣區美食協會成立大會曁美食護照發佈會在梅縣區百年古民居萬秋樓召開,以此為契機,一系列客傢美食推介活動也將陸續拉開帷幕。在新成立的美食協會帶領下,梅縣區制定瞭“尋味梅縣”系列活動、打造“梅縣美食護照”、繪制“梅縣美食地圖”文旅產品、發展“客傢樂”品牌,體系化地呈現梅縣客傢美食精髓,推動美食產業向標準化、文化化、藝術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全面發揮美食文化在梅縣旅遊產業中的引擎作用。
  作為梅縣區實施廣東粵菜師傅工程和梅州市客傢菜師傅工程的重要成果,梅州市梅縣區美食協會現場通過瞭協會章程、並選舉出第一屆常務理事會、監事會成員,梅縣區愛平飯店董事長、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烹飪大師劉愛勤當選為美食協會首任會長。他表示,作為梅縣區內餐飲行業、客傢特色食品等經營主體的民間組織,協會首先將加強自律、完善制度,推進行業的健康發展;積極發展會員,為餐飲企業培養更多人才;著眼未來,提升梅縣區內參營企業的綜合服務水平和競爭力、增強會員間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客傢餐飲業向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現場同時發佈瞭由梅縣旅遊局指導、梅縣區美食協會、良舍設計咨詢、梅州生活服務聯合推出的美食護照,將梅縣區客傢菜師傅名店收錄其中,首批限量500本的美食護照讓美食愛好者可以按圖索驥地搜羅最地道、最精致的客台北桃園機場接送傢美食,一路遍尋美味、一路收集印章,是“吃貨們”不容錯過的身份證明。作為“美食護照”的主要發起人,全域旅遊規劃師蔡志勇認為,這本護照可以在提供客傢菜指引功能的同時,滿足大眾蓋章、記錄、收藏、回饋等心靈需求,將單項消費變成瞭雙向的互動體驗。  梅州市梅縣區旅遊局章廣潤局長、梅縣區新城辦黨工委李揚書記、梅州市梅縣區民政局王婷副局長、梅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熊粟副局長;廣東省烹飪協會副會長、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張偉華董事長;大埔縣餐飲行業協會丘懷玲會長、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餐飲行業協會許峰會長、瑞金市餐飲行業協會黃香仔副會長、福建省永定客傢土樓美食協會朱永平會長等嘉賓出席瞭本次大會。  美食協會帶領梅縣“尋味”  梅縣區是開國元勛葉劍英故裡,素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文化之鄉”的美譽,先後被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區/市)”“中國旅遊強縣(區/市)”“中國民間藝術(山歌藝術)之鄉”,是國傢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之一。  作為主打客傢文化的旅遊目的地,美食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立之初已經有50多傢商傢入會的梅州市梅縣區美食協會,涵蓋瞭梅縣的大中型餐飲企業、休閑食品、伴手禮、小吃、西餐和面點企業等,手握著充分的行業資源,協會也將肩負起擴大梅縣美食影響力、提升客傢美食品牌競爭力的重要使命。  新任美食協會會長劉愛勤表示,協會將以打造“旅遊來梅縣、美食到客傢”的服務品牌為目標,舉辦“美食+旅遊”活動,協助編纂《尋味客傢》叢書,促進客傢餐飲業向品牌化、特色化發展。  在美食協會籌備成立之後,梅縣區已經制定瞭“尋味梅縣”的系列活動、通過“美食護照將客傢菜師傅名店連成一線,以“美食地圖”將零散的地方美食轉變為體系化、品牌化、全鏈條的美食文化產業,讓美食成為拉動旅遊經婚攝外拍包車濟、帶動全域旅遊的重要推手。  客傢菜師傅工程拉動人才培養  按照梅州市人民政府推進“客傢菜師傅”工程的總體部署,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藝術與非遺科聯合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2018年10月份開始介入開展“客傢菜系”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工作。對整個客傢菜系的發展線索進行田野調查、資料收集和文本整理,申報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由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印的期刊《客傢非遺》最新一期也將圍繞該工程展開。  梅縣區以玉水“廚師之鄉”為抓手、以“客傢菜師傅”鄉土人才培養工程為切入點,梅縣區通過啟動”客傢菜師傅工程· 十個一系列”活動、編輯一本畫冊、頒佈一個標準、開放一個展館、組建一個協會、表彰一批能人、聘請一批名廚、打造一個基地、進行一次展示、評選一批名菜,探索構建“客傢菜師傅培養、綠色農傢樂旅遊、特色產品產銷”等產業鏈,打造獨具客傢特色的旅遊新名片。  地處梅州東北部的玉水村有半數以上的傢庭有成員外出做廚,他們的足跡遍佈全國27個省份,中國中生代頂尖五十強廚師郭開揚、“中國創藝菜領軍人物”“180萬拍一隻薑蓉雞”制作人郭科、“中華金廚獎”得主朱世雄等名廚皆出自此村。在豐富的“客傢菜師傅”資源基礎上,梅縣區計劃以人才振興為契機,打造客傢菜師傅培訓基地。  梅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梅縣區城東鎮人民政府、中國客傢菜研發培訓基地和玉水廚鄉烹飪協會簽訂瞭戰略合作協議,政企聯手共同實施“客傢菜師傅”人才培養工程,攜手為全國、全省選拔、培育、實踐和輸出更多客傢菜名廚。此外,梅縣區城東鎮人民政府與沙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該公司計劃投入5000萬元,開發建設集農傢樂、民宿、蔬果采摘、觀光休閑、旅遊度假為一體的體驗式農業旅遊項目。梅縣區將采取“廚鄉租車接送服務+基地”“廚鄉+協會”“廚鄉+種養產業”“廚鄉+特色旅遊”等模式,構建“客傢菜師傅培養、綠色農傢樂旅遊、特色產品產銷”等產業鏈,深度挖掘該區客傢菜師傅人才、推廣創新菜品,做好客傢菜師傅鄉土人才培養、激勵、實踐和輸出,實現人才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品牌化打造美食文化  梅縣區以客傢文化著稱、客傢美食根基深厚、源遠流長,除瞭聞名遐邇的鹽雞、醃面、三及第,梅縣區當地還有很多尚不夠為人所知、未經系統化推廣的美食。松口魚散粉制作精良、用料講究,開鍋肉丸以五花肉配上魷魚絲、香菇、蝦米,再用木薯粉攪拌成團制作而成,是客傢人宴請賓客的大菜之一,石扇的魚燜飯時至今日還堅持用原始的柴火烹飪,烏龍鯇魚肉質軟嫩,飯裡香氣撲鼻。  最能體現梅縣飲食文化特色的莫過於“粄”,喜歡吃大米的梅縣人將以米漿制作的誘人美食統稱為“粄”:配上甜醬的味酵粄;逢年過節一遇喜事必吃的發粄;維系梅縣人鄉愁的甜粄;清明時節混上艾草做成、驅寒祛濕的艾粄;加入蘿卜絲、香甜可口的蘿卜粄;還有以薯粉做皮、包上豐富餡料的筍粄……煎炒烹炸、咸甜鮮美,是客傢人飲食智慧的結晶。  這些美食深入到梅縣人的生活點滴,在全新的發展規劃當中,梅縣區結合各方優勢,以美食協會為統籌、通過“尋味梅縣”系列活動、打造“梅縣美食護照”、繪制“梅縣美食地圖”文旅產品等舉措,將原本分散的美食單品整合為完整的旅遊產品,提升客傢美食文化在梅縣全域旅遊中的地位,從味覺開始,拉動全縣區的旅遊生產力。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