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漢中:在青山綠水間走上富民路

機場接送服務

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的“改革開放陜西行新聞戰線強四力”主題采訪活動記者團,先後走進陜西漢中留壩縣、寧強縣、洋縣,采訪生態旅遊發展,探尋“林業+旅遊”融合發展,瞭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為群眾帶來的新變化。
從濫砍濫伐到停伐造林,從伐木工人轉身為森林衛士;從賣木為生到吃生態飯,從荒山禿嶺變為旅遊勝地……作為全域旅遊示范區之一,近年來,漢中充分利用林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優勢,引領城鄉居民全域參與森林景觀旅遊開發,推動林下經濟集約化發展,形成瞭“林上采、林下種、林中養、林間遊”的立體林旅融合發展模式,在青山綠水間走上瞭興林富民之路。留壩縣:萬畝荒山變綠水青山作為秦嶺腹地的一個山區縣,留壩縣具備天然生態優勢,森林覆蓋率為90.8%,旅遊資源獨具特色。20世紀80年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通過砍木頭、賣石頭(開礦)也曾有過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輝煌。然而,這些都沒能讓留壩走多遠,很快山被砍禿瞭、挖爛瞭,富民強縣的目標也沒有實現。“實踐告訴我們,對生態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帶來的隻有惡果,青山綠水才是留壩最寶貴的生存台灣機場接送資源,也是留壩發展最寶貴的後發優勢。”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告訴記者,2000年,留壩縣委、縣政府痛定思痛,確定瞭“生態立縣、藥菌興縣、旅遊強縣”的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旅遊產業發展,探索出瞭一條以全域旅遊引領縣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我們充分利用林場地域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和旅遊配套產業,不斷激發林業經濟新活力。”留壩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留壩依托留侯鎮廟臺子林場和張良廟周邊良好的生態、人文景觀資源,把旅遊、研學、科普、養生有機融合,積極推動建設由木工學堂、青年旅舍、森林小木屋和生態體驗4個部分組成的張良廟研學旅遊基地。2015年以來投入資金600餘萬元,對閘口石林場進行全面改造,裝修標準間96套,日接待能力達180餘人;建成餐飲樓3層、1200平方米,有效提升瞭紫柏山森林公園和國際滑雪場旅遊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在全域旅遊發展模式下,通過產品的開發、產業鏈的拉長,不僅改善瞭留壩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讓4.7萬老百姓都能參與旅遊發展、參與旅遊服務,都能從旅遊產業發展中受益,有獲得感,共享旅遊發展的紅利。”留壩縣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謝建斌說,綠色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產業轉型,還讓群眾在參與其中時得到實惠,越來越多的群眾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強縣:風景也是生產力雪後的漢水源頭,銀裝素裹,白茫茫的雪花飄落在蒼翠的竹葉上,整個林場被雪花覆蓋,格外漂亮。位於長江支流漢江發源地的寧強縣漢源街道辦漢水源村,自2013年開始利用生態優勢,走出一條以旅遊與林業融基隆住宿合發展的生態脫貧之路。“生態環境更好瞭,生活也更好瞭。”漢水源村黨支部書記王光俊說,近兩年,當地實施瞭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產業限制等保護措施,因地制宜發展茶葉、食用菌、中蜂養殖等綠色生態農業,建成集茶葉生產、茶園觀光和水土保持為一體的生態觀光茶園,村民收入逐年提高。67歲的漢水源村村民楊仕華,現如今是漢水源頭林區一名護林員,他每天的工作是負責漢水源頭林區的垃圾清理工作,看管好林地,每年領取補貼7000多元。據悉,為保護好林業資源,漢源街道辦還投入40餘萬元在公路沿線修建瞭垃圾池,配備垃圾桶240個,落實瞭16名環衛工人和保潔員隊伍,形成瞭清除垃圾的長效機制。漢水源頭是寧強縣林旅融合發展的典型縮影。近年來,寧強縣緊緊抓住“文旅興縣”戰略,以漢水源森林公園為森林旅遊產業亮點,在漢水源森林公園、漢水源頭、主要旅遊公路沿線周邊,開發建設瞭一批以度假休閑、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為主題的森林旅遊項目,打造各類森林旅遊景點10處,全國農業旅遊示范點1傢,興辦林傢樂20餘傢。2016年,森林旅遊綜合收入實現7800萬元。“這些變化得益於寧強縣林旅融合的發展思路。”漢中市委宣傳部趙丹說,結合全域旅遊、森林公園建設等,寧強縣創新林業發展模式,融合林旅產業一體化,助推生態旅遊新發展,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和林業產業優勢,打造集生態林業示范、生產實踐、觀光旅遊以及科普教育、休閑度假等森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實現林業產業發展和森林資源保護的有機統一,助推林業轉型升級。“風景也是生產力。”王光俊說,隨著基隆住宿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漢水源旅遊,下一步將完善林區基礎設施,豐富漢水源的旅遊產品供給。洋縣:森林旅遊反哺生態建設生態保護和旅遊發展如何共榮共生?洋縣利用森林旅遊反哺生態建設的實踐,提供瞭一種可借鑒的模式。洋縣朱鹮生態園是國傢一級保護鳥類朱鹮的重要保護地。朱鹮生態園在保護朱鹮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因時制宜地開辟特色觀鳥線路,通過觀鳥活動喚起社會公眾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多的遊客樹立起瞭生態保護意識,旅遊對生態建設的反哺作用越來越明顯。”洋縣朱鹮保護站站長張躍明說。據悉,從2003年起,圍繞朱鹮保護,洋縣開始實施瞭“生態立縣”發展戰略,走出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路子。洋縣還大力開發打造朱鹮生態品牌文化,把有機產業同生態旅遊相結合,大力扶持特色產業。近年來,洋縣新造林綠化35萬畝,森林總面積達到370萬畝,打造瞭三季有花、四季常綠、錯落有致的綠化風景線。為發揮林業效益,激發林業發展活力,洋縣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鼓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產品加工、林下旅遊等涉林經濟,推動林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從事林下經濟的人口達3000多戶1萬多人,林下經濟綜合產值達3.13億元,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和富有洋縣特色的生態休閑養老養生產業體系正在形成。

source:http://www.ctnews.com.cn/art/2019/1/3/art_116_32304.html

, ,

Post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