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物館系列介紹(上篇)

桂林旅遊
麗江旅遊
香格里拉旅遊
東北旅遊
西藏旅遊
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地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是一座有別其他國內社教館所的博物館,它擁有最自然的山海景觀,實具特色的建築物。展示內容更是豐富,尤其它錯落於社區民宅間;此種零距離特殊地理區位,讓海科館的規劃與營運更具挑戰性。海科館的展示主題涵蓋海洋環境、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文化,廣泛展示內容主要在傳達海洋的知識。地址:基隆市202北寧路446巷101號“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此館主要是為瞭搶救臺東卑南遺址而成立的。1980年7月,臺灣鐵路管理局南回線因興建卑南車站(今臺東車站),無意中發掘出藏有大量文物的卑南文化遺址,經過政府及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師生考察,該地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目前發掘出來范圍最大的遺址,在多年的文物搶救、考察與規劃下,博物館目前分為三大主題來展示不同種類的文物,分別是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與臺灣南島民族。該館並非直接建在考古遺址上,而是另建有卑南文化公園來保存遺址。史前館的建築設計是由國際競圖之後選出的,建築師是麥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整個館地約有10公頃,東邊是博物館,西邊是文化公園。地址:臺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占地面積19.16公頃,由於位處市中心而擁有地利之便,從繁忙的交通要道九如一路行經,高聳石墻排列的門面和壯闊建築不免令來往過路人略感距離,但隻要實地踏入認識,便能發現它活潑可愛的內在世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工館)分南北二館,主要供民眾參觀的北館,以展示科技相關主題為主,平易近人的展覽方式,不論抱持的是何種心情來此,分齡參觀路線的規劃,相信皆能滿足各種族群。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720 號“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是個綠瓦紅墻的建築物,標準的清朝風格,沒有瑰麗的裝飾,樸素的風格,“國立”歷史博物館正顯示瞭博物館的幽雅。“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有五萬多件,上從殷商時期下至民國,可以說是貫瞭中國大半個歷史,“國立”歷史博物館中收藏近5萬件,主要來自河南博物館遷臺文物及日本戰後歸還的古物為主。包括安陽出土的銅器;洛陽出土的先秦繩紋陶;六朝的唐三彩等。其中包括有青銅器、銅器、玉器、陶器、書畫、宗教文物和民俗文物等,可以說是非常的難人可貴。“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政府機構和私人收藏傢的捐贈下,使得該“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展品更為充實。除瞭這些展示品之外,這裡還有一處吸引人們長駐的地方,那就是四樓後頭的景觀休憩區,這裡不隻是個賞景,也是個品茗的好去處,座在窗欞旁,一大片的荷花就在眼前,一陣陣的茶香,那可真是人間的一大享受,而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舍外頭,還有露天的咖啡座,這一切可以說是風雅極瞭。想享受一個休閑且又有知性的下午,這裡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地址:臺北市南海路49號原住民文化園區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位在屏東縣瑪傢鄉北葉村與臨近三地門鄉交界之隘寮溪南岸之“富谷灣”,景觀優美且富變化,周圍二百公頃范圍內,又無現代建築物,且交通便捷,是民眾遊憩的理想地點。原住民九族傳統建築文化展示以聚落型態,將各族傳統建築物依原住民各族主要之建築型態,包括泰雅族、賽夏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曹族、佈農族、排灣族及魯凱族,分門別類予以重建或由山地遷建於平地,以展示其多樣性。九族生活形態展示館則透過原住民生活形態的蠟像展示與多媒體劇場之動態放映,讓觀眾能身歷其境,瞭解各族的自然及文化整體面貌。文物陳列館中展覽高山族傳統文物標本,按食、衣、住、行、育、樂的類別,做生動、清晰的方式陳列,並規劃有“特展室”,供收藏傢借展或捐贈文物的展覽。工藝館可透過現場示范,欣賞到山地藝品的制造過程,項目包括織佈、珠工、刺繡、編籃及織網等。地址:屏東縣瑪傢鄉北葉風景104號“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光復後改成現名。典雅莊嚴的仿西洋式外觀,由日本建築師野村一郎所設計,其建築平面呈“一”字形,入口正面仿自希臘神廟,山墻上飾有華麗的花葉紋飾。在空間配置方面,入口和大廳位於中央,兩翼展覽室左右對稱,大廳環繞32根柯林斯式柱式,柱頭上飾有精致的葉子,營造出高貴的氛圍。博物館仍延續創館時的規模,以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為主題進行研究及搜集,除將成果透過陳列展示、教育活動等呈現外,並借由深入淺出的方式提供民眾自然生態之美。“國立”臺灣博物館藏的展示區有館內和館外兩種,“國立”臺灣博物館外所展示的有臺灣早期的火車頭,這火車頭可是在劉銘傳辟建鐵路時所引進的,當時這些火中還需以煤燃燒產生的熱能轉換為動能;臺灣東海岸所掘出的巖棺,這些巖棺可都是先民們生活的點滴寫照;碑林,這裡的碑林中有一個很特別的碑,那就是有一個告知由唐山來的人們,來到瞭臺灣需註意的事情。而“國立”臺灣博物館內則分為好幾區,有動植物區,人文區,和臺灣的原住民區,它們試著用這些不會說話的東西,訴說著臺灣的歷史。“國立”臺灣博物館除瞭這內容的軟體之外,這整棟大樓也本身也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身為三級古跡的它有著希臘神殿式的柱子,如回教堂般的屋頂,細致繁復的山墻,而山墻上的花紋全是歐式如傢徽般的東西,一進入就是一個挑高的大廳,就像是路易時代的宮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為讓國人認識、瞭解臺灣本土的植物生態,這是一座植栽756種臺灣原生種植物並劃分八大生態區熱帶雨林溫室的物植園。“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景點:水鐘,高3.5公尺,由法國物理學傢設計制造,位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西屯路前方。水鐘的運作是藉由水的重力帶動鐘擺並蓄積水量,當水位高度超過玻璃彎管時即產生虹吸作用,將水迅速吸排至一定位置,水鐘即藉由鐘擺和多組的虹吸管循環運作來計算時間.地址:臺中市館前路一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以尊重海洋為出發點,與環境融合、並展現出水的精神與特性,自然成為其設計的基本理念。 實際上海生館的位置正是座落於龜山腳下,依山傍海;地理條件既符應建館理念,建築設計當然就應該讓參觀的民眾聯想到海,因此大到主體建築、遊客中心、小至親水廣場、迎賓雕塑,都是與海有著連結。遊客中心小波浪型,像山又像水,是山與水的結合。親水廣場的鯨魚群像,象征對海洋生命的尊重。大廳頂上的迎賓隊伍,象征水族生物的和善與好客。而主建築大波浪型的屋頂,更是讓人從遠處就感受到海的熱情招呼,與浪濤聲同步吸引著民眾,自然的與環境融為一體,讓人看到建築就看到海;想到海生館就想到海洋一般的密不可分。地址: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source:http://gonglue.taiwandao.tw/zonghe_16617.html

, ,

Post navigation